作为对外开放、去中心化的系统,公有链技术具有巨大价值的同时,从不同的立场与角度观察,其也存在一些与生俱来、无法克服的弊端: 1.单笔交易效率较低。公有链由于每笔交易都需要向全网广播,所有节点均参与记账,参与者越多,程序越复杂,耗时越长。以比特币为例,当有新的交易请求出现,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自动按一定概率随机选择一个记账人,让其验证这笔交易并记账,然后把更新的账本“广播”给其他记账人。单笔交易耗时大约十分钟左右,所有节点同步数据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公有链无论应用到何种场景,其“点对点”、“分布式存储”的特性都会存在着交易耗时过长的问题。 2.消耗大量能源。因为每笔交易需要整个系统的所有节点参与,这要许多电脑终端进行大量的计算才可以完成,这势必会消耗大量的电能。比特币挖矿就是一项耗电量巨大的公有链交易。据统计,2017年11月,比特币挖矿消耗的电力超过159个国家,其中包括爱尔兰和非洲大多数国家。截至2018年3月,该数字已变为173,这意味着如果把比特币挖矿活动视为一个国家的话,它将成为世界上排第47位的电力消费国(略低于科威特,但超过希腊)。[11] 3.商业应用较为困难。商业活动的目的是追逐经济利益,一般依赖公司这样的经济组织通过资源交换的利差实现经营目的。公有链并无一个中心化的机构,其激励机制是对某个节点工作量提供证明,并不能实现参与者的商业目的。比如比特币挖矿取得一定数量的比特币,是对其工作的奖励,并不是该用户通过交换而取得收益。在二级市场买卖比特币获取的收益,并不是比特币区块链本身产生的收益。这使得公有链很难找到合适的商业应用场景。而且,基于工作量证明机制的挖矿行为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达成共识所需要的周期也较长,因此该机制并不适合商业应用。[12]这种依靠消耗大量能源完成区块链共识机制的模式,被认为是不可持续的。[13] 4.难以被监管。公有链去中心化的特点,与无政府主义契合,天然排斥监管。作为公有链的最初应用的比特币,不是由任何国家或地区政府发行的,并无政府信用为其背书,但仍然在全世界受到许多人欢迎和追捧,一方面是因为其存在一定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很多人信奉去国家、去政府的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哈耶克就提出货币不应该被政府所垄断,每个人、组织都有权发行货币,参与货币市场的竞争。[14]该思想与比特币产生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得而知,但其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公有链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连接,可能分散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某一国或地区的政府无法对全网进行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