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奇闻趣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第一章 人的由来一、趣味生物

第一章   人的由来一、趣味生物
1、人体趣闻:
●大陆移动的速度与人们指甲生长的速度恰好相等一一都是每年5至7厘米。
●人们说话耗掉的能量极少,滔滔不绝地说上一年的话,所用的能量连一杯水也烧不开。
●人类大脑的神经数量与银河系恒星的数目相差无几——都超过了150亿。
●为了泵出血液,心脏每天做功相当于将一件一吨重的物体举到5层楼的高度。
●成人全身约有500万个毛囊,其中10万个在头皮,也就是约有10万根头发。每根头发每天生长约1/3毫米,即每月生长1厘米。这样10万根头发每天一共生长30米,每年长10公里。
2、女性比男性长寿的新发现:(《民族医药报》 于长环)
  据有关调查统计资料,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秘诀也逐步为人类所提示开来。
  1、女性的脑萎缩比男性慢。美国研究人员曾对990名男女高技术人员脑电图进行分析研究,证实男性的脑子衰老得比女性快得多,特别是负责语言、鉴别和快乐的脑细胞更是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比男性更易保持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而男性则比女性更容易烦躁。这项研究表明:总的来说,随着年事增高,男女的脑细胞都会减少,但男性的脑衰老要比女性快3倍。这是女性比男性寿命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2、女性的脑血流量比男性多得多。女性大脑的血流量平均值比男性大脑多。国外阿华大学一位资深科学家利用X射线断层摄像技术测量正电子释放情况后获得了女性脑血流量比男性多的结论。
  3、男性的修补基因少于女性。美国一位病理学家研究发现了一种参与修补脱氧核糖核酸的基因。它是一种键状的、组成染色体化学物质。这种修补基因是与X染色体有关的基因。女性经遗传获得两个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因而女性的修补基因比男性多一倍。这可能意味着能够更好地修补破损的细胞构成的重要零件——脱氧核糖核酸。该科学家认为,这种修补基因在脱氧核糖核酸的修补和复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脱氧核糖核酸的修补肯定与长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此外,女性每月的例假、女性易哭的特点也是使她们比男性寿长的重要原因。
3、有趣的三秒钟生命节律:
  德国生理学家贝贝尔在各种心理和生理试验的基础上,发觉人类具有神秘的3秒钟生命节律。例如当火车在稳定行驶时,车轮与铁轨接合处的撞击节奏是平稳的,响声一样大。你若仔细去听,仿佛听到一种持续约3秒钟的不断重复的音乐节拍。这种现象被贝贝尔称之为“生活中的3秒钟节律”。为了验证此理论,贝贝尔对世界上14种语言的口语作录音,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人谈话时约3秒钟就要停顿一次,朗读不同风格的诗篇亦不例外。经过仪器波形的鉴定,此节律固定不变,而且与呼吸无关。
  时隔不久,德国的另一位心理学家史耐特在类似的研究中也有同样的发现。他认为,人类3秒钟生命节律不受民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的制约,是人类共同的基本特征之一。
  有趣的是,电影拍摄中,每拍一个镜头的持续时间,一般也接近3秒钟或其倍数。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揭示的事例也越来越多,比如在田径场上,裁判向选手发出“各就各位——预备”的号令,其持续时间也是3秒;电视广告画面持续3秒或其倍数的效果最佳等。
4、人能从空气中吸取营养吗?
  众所周知,人类的生存必需直接或间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除空气 、水外,必须有充足的食物。人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人离开了食物将无法生存和进行各种活动。但科学家们发现,有少数人只喝水,不吃食物,仍能很好的生活和进行各种活动。如非洲新几内亚中部贫瘠的山区,居住着一些比较原始的部落。这里男女老少大多以山竽充饥,吃少量蔬菜。若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来看,他们所吃的食物根本满足不了他们身体的需要,仅蛋白质一例,按成人每公斤体重1克,50千克体重每天至少需要摄入50克,但他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最多只有20克左右,却人人精力充沛,体格健壮。又如,原苏联有四名长跑运动员,他们连续八天跑完500公里路程。这种超马拉松距离的运动,起码每天需要补充2。5千焦耳的热量,才能补偿身体的消耗,而他们每人每天吃的仅是一点苹果、胡罗卜、核桃和少量燕麦粥,食物总量约30克。经计算,跑完如此长距离的消耗,这点营养是远不够的,他们一定个个精疲力竭了,但事实恰恰相反,他们体重仅下降了200克,且个个精神饱满,营养状况良好。
  上述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来自何处?科学家们开始迷惑不解,于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们对新几内亚中部山区的部落居民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当地居民作体内氮平衡探测,发现这些居民体内排出的粪便中,含氮量远远超出食物中的含氮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了这些居民的肠道中竟有相当数量的固氮菌。这些固氮菌像豆科植物那样,把吸收的空气中的氮合成蛋白质,源源不断供给机体需要.原苏联的学者通过对马拉松运动员的研究发现,人在呼吸时,每昼夜通过肺都可以吸收 100 多克氮,在适宜条件下,这些氮在肠道内固氮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蛋白质,补充消耗的能量。
  科学家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指出,大多数人的肠道中都有固氮菌。那么为什么不能象上述人一样不吃食物或少吃食物即可生存,这是由于滥用化学药物和抗生素、饮食不科学、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多种原因 ,使固氮菌遭到致命伤害,失去固氮和转化蛋白质能力所致。如何尽可能减少对固氮菌的伤害呢?科学家建议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按人体生物节律行动;②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不酗酒;③每天常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野果和野菜;④不滥用乱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⑤持之以恒的参加体育锻炼,每天清晨起来后饮一杯 25℃ 的开水,休息片刻再去运动,有利于胃肠。这样,可使肠道内的环境保持正常的生态平衡让固氮菌生存繁衍,从而为人体源源不断的合成蛋白质,供给机体各组织器官的需要。可以设想,如果能把固氮菌大量植于人体肠道内,使人能把从空气中摄取的氮合成蛋白质,这将解决粮食供给,环境污染,人的有限寿命等很多问题。
相信通过科学家不断的探索,这一天会来到。(http//swjx.3322.net/pr02.htm)
5、处女生育:
  不久前,美国拉斯维加斯一名未婚姑娘怀孕生下一个孩子,而她从未与任何人发生性行为。这种奇异的生育被称为“处女生育”。
  对此的研究结果有些出人意料。研究员认为,这可能是有某种病毒寄生于人体,刺激该女性的卵子自行分裂而形成胚胎。更多的证据来自动物界。科学家已发现不少雌性动物可不经与雄性交配而自行生育,原因就在于病毒可诱发卵子自行分裂。这种方式产生的后代都是同一性别的,因为其体内只带有来自母系的一套染色体。比如Wolbachia病毒可寄生在雄黄蜂体内,破坏其精子的染色体,当雌雄黄蜂交配时,精子其实不起作用,黄蜂卵子就自行分裂产生后代,全都是雄性的。只有少量雄黄蜂能正常生育,产生一定的雌性后代,从而使下一代黄蜂中雌蜂数量得到控制,限制了下一代的生殖力。如果缺乏这种限制的话,黄蜂的生殖一代超过一代,其个体得不到充分的发展,种群就可能衰败。这就是动物界的“计划生育”。许多寄生虫如细菌、病毒等,能以各种方式影响某些动物的性别与生育。人们发现蚂蚁中许多雌蚁会慢慢变成中性蚁,不再生殖,而投入到觅食、哺幼、筑巢等繁重工作中去。这同样有利于控制蚂蚁数量,保证每个幼蚁能得到充分的生存空间与食物,以保持蚁群的强大。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许多细菌与微小的原生动物,它们寄生在蚁体内,破坏其性激素的分泌,使雌蚁逐渐变性。
  研究人员发现,Wolbachia病毒甚至能使已经定性为雄性的动物胚胎转性为雌性。由此有人联想到人类生育中的一种奇特现象,一些妇女在怀孕后期已通过B超等手段查明胎儿性别,但分娩时却产下相反性别的婴儿,而且从男性转变为女性的居多。难道说病毒也在暗暗影响人类的生育?
说不定这对人类而言是个福音,因为人为地为后代选择性别已使男性比例偏高失衡。在中国,男性人数将比女性高出数千万之多,由此造成的社会问题会相当严重。自然的选择将有利于平衡人与动物不同要求的性别比例。
  在因病毒影响而出现的“处女生育”中,子代只含有来自母体的X染色体,而没有男性Y染色体,因此子代只可能是女性。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处女生育”产生的古神话英雄们其实都是女性。 (资料来源:《科学晚报》作者: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