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见证特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15岁上大学28岁当教授 励志哥解读彪悍青春

 
刘清惓刘清惓

  15岁上大学,22岁硕士毕业,26岁被聘为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副研究员,28岁被聘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31岁成为博导。如今33岁的他,一手组建了近40人的微机电科研团队,成为团队学术方向带头人——刘清惓的青春,被网友评价为“彪悍”的青春。

  走近刘清惓,我们发现“彪悍青春”里有这些密码:压力与汗水,兴趣与孤独,坚持与放弃。帅小伙刘清惓一直强调自己顶多是“中人之姿”:“说实话,我是被‘拔苗助长’的。”他回忆,“我记得有一天爸爸下班回家,拿了张报纸严肃地把我从童车上叫下来,跟我说中科大[微博]少年班的事,我似懂非懂。”幼儿园毕业时,6岁的刘清惓便在父亲帮助下自学完了小学前三年的数学课程,直接跳级读四年级。

  “压力是我的影子,甩也甩不掉”

  “小学和初中都不轻松,无论是写字的速度,还是作业的准确率、熟练程度,要比同学付出更多才能赶上趟。”一直处于比别人小3岁的状态,刘清惓坦言“压着打”、“跟不上”。

  一路艰难跟跑,刘清惓直到初三才逐渐赶上自己的同学,随后,考上了当地的省重点清江中学,感觉一切“顺”了起来。进入高中后擅长物理等理科课程,刘清惓的优势便逐渐发挥出来,顺利成为淮安当年唯一考入东南大学[微博]强化班的学生。

  大学里,面对学霸如云的各路“神仙”学侣,他的压力卷土重来。为了学好英语口语,刘清惓开始练习英文Rap。洗衣服时,一边唱,一边跟随节奏搓洗衣服,路过的同学都把他当外星人。看美剧时,他听完一句就暂停,自己读一遍,同原声比较、寻找差别,然后纠正自己的发音,力争做到每一个发音都听不出与原声的差别。

  在取得一些科研成果以后,东大硕士毕业的刘清惓,2002年拿到了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全额奖学金。

  刚到美国留学[微博][微博]时,刘清惓又一次感到“压力山大”。美国同学超强的动手能力,让他羡慕不已,更有危机感。于是,他开始比学赶超。两三年后,他科研上的动手能力逐步追上美国同学,也掌握了汽车维修和特技驾驶的一些技巧,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爱车也改装了。

  “这么多年,压力就像是我的影子,一直跟随。‘拔苗助长’,的确有先发优势,但绝对是一种风险投资。”回忆自己成长的一路压力与挫折,刘清惓认为,是父母的“风险管理意识”、自己较强的抗压能力和乐观型性格,“帮助我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

  “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缺一不可”

  有位哲人说过,“人生有两条路,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要走的,必须走完必须走的路,才能走自己想要走的路。”刘清惓的成长经历,也不例外。

  加州大学毕业后,刘清惓面临选择:在美国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还是选择美国的大公司,或者进行科技创业?“当时硅谷的光环已经褪色,世界高科技创业热点从硅谷转移到了中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经过清晰考证,2008年金融风暴的前夕,一直从事气象传感器研发的刘清惓,毫不犹豫地接过南信大抛来的橄榄枝,踏上回国路。与气象行业的密切对接,专门设立的高级人才联络办公室,200多平方米的实验用场以及配备研究团队——南信大的“绿色通道”,让他如鱼得水。目前,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气象传感器芯片,一些性能达到乃至超过了国外高端产品。

  至今仍旧单身的他,在美国读书时有过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朋友,她的理想是成为美国一流的经济学家。“同她在职业、婚姻等人生规划上不太一致,最终就分手了。”他笑着,对美好回忆的这个结局表示遗憾。

  2008年,在中国气象局陪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廉水时,刘清惓就承诺:若不能完成气象传感器的研发任务,就不解决个人问题。如今,每天带领团队工作到深夜的他,就连寒暑假也很少给自己放假,他笑言:“真的没时间。”

 

 “兴趣,让我享受一直在实验室”

  “在实验室,在实验室,在实验室!”在美国的6年,除去吃饭睡觉,七成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度过。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严寒酷暑,整天待在实验室里,同一群仪器设备打交道,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万分枯燥和无味的,而他觉得“很有趣啊,投入到里面什么都忘了”。

  理想,没有兴趣的支撑,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爱迪生的故事》是刘清惓识字以后认真读的第一本书,也是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书之一,“从那时起,我就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

  从小,刘清惓就对机械电子产生了浓厚兴趣。上初中时,别人的零花钱大多用来买零食,而他几乎都用来买了科技书刊。在高中时,凭借出色的机械电子设计,刘清惓就获得过“江苏省忆利达青少年发明奖”。

  也正是兴趣,支撑着他在微机电领域一路读到博士。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今年的毕业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刘清惓寄语毕业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善于培养自己的兴趣,用兴趣激发工作热情,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快乐充实。”

  “励志哥”的一席话,点燃了许多年轻学子的梦想火焰。